English

职业教育处境艰难 职教教材难当重任

1999-11-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与近年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不时成为舆论焦点的火爆场面比较起来,职业教育的冷清与沉闷无疑相形见绌。虽然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急速扩张的经济规模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既有的职教系统及教材在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科教兴国”,职业教育应该是其中的重要一翼。因而,建立一个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具有良好质量和效益的职教体系,无疑是众人瞩目的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次采访。

据悉,近期国家教育部决定对全国职业教育系统动两大手术:筹集资金4000万元,2000万用于“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50个职教教师培训基地,其中35所建在地方普通高校里,另15所左右建在中等职业学校里;2000万用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规划工程”,准备在未来的3-5年间对职业教育80个专业、1000种教材进行改革,力争把社会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及新的教育思想反映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许多失去步入高等学府接受进一步学习机会而又希望有一技之长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而对于长时间以来一直在低谷中徘徊的职业教育来说,这是跨入新世纪前的一支强心剂。

严峻的形式

透过枯燥的数字,我们也许能够看到中国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丝无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在面临严峻的挑战,据教育专家分析说,目前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现实难题是:一、普通高校扩招使上大学的梦想似乎变得更容易,近几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直线上升,从60万到100万再到今年的140万人,这个数字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使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增至400万人,相应的另一个后果是使今年的中等职教只完成了计划招生的80%。二、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职教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趋于减小,在“知识经济”呼声空前高涨的今天,给职教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三、过去政府保护下的中等职教的社会福利条件被打破,职教也必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齐。于是读职专的学生就要自己交培养费了,而且职教生不再转户口,毕业就业要接受市场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学生接受职教的热情和期望。四、这几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他们非常愿意并且有能力支付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过去家穷,读不起书,如今手头宽裕了,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读大学”,一位家长如是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的转型和社会心理价值取向的变化对传统的职业教育十分不利。近年,职教发展缓慢,正处于波谷之中,因而逼得有些地方竟在职校内办起了普高班,但这种职教的困难局面也是社会大环境剧烈变化的一个缩影。是就此停滞不前还是突出重围顽强生存?职业教育面临十字路口的艰难选择。

国家教育部职教司综合改革处刘建同副处长认为,我国职业教育目前的状况都能从历史中得到合理的解释。我国在50年代大办职业教育时是沿袭前苏联模式的:职教属高教部管理,换句话说,职教也是一种“大学教育”,经全国统考招生,毕业后包分配,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员类的生产管理人才”。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90年代前半期。由于历史惯性的存在,职业教育一度炙手可热,很多家长和孩子都以能考上中专,技校为荣,尤其是在农村,考上中专就等于拿到了城市户口改变了农民身份,跟考上大学没什么两样:都不需要交钱,都是国家办学,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而那时大学教育力量十分薄弱,招生人数相对全国考生来说真是微乎其微,因此能够接受职业教育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和梦想。

症结之所在

面对目前职业教育的困境,刘建同副处长的忧虑是显而易见的。他认为给职教带来冲击的除了社会大环境外,最重要的还是职业教育内部出了问题。例如,职教教师的学术水平偏低。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需本科学历以上的教师担任。目前就全国来看,达到这个标准的职教教师不到50%,而且这些教师大都出身于师范院校,未必适合“职业”教育;职教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薄弱,职教教师在实践能力上比之普通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而调查表明很多职教教师自己就不合格;从中央到地方放松了对职业教育资金的投入。目前职业教育仍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而在教育系统中最容易为地方财政所忽略的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革新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变化。

提起职教教材,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令人堪忧。职教教材出版的龙头单位中国劳动出版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职教教材出版社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而当这些长期依靠出版教材教辅生存的出版社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职教教材工作还缺乏研究。主要表现在教材开发力度不够,相对职业教育的需要来说,品种还比较单一;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的大多是各部委统编教材,如石油、铁道、纺织、建筑等,使出版者存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感,因而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不了解“上帝”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特别是因特网的应用更是极大地使社会各行各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遗憾的是,这些变化我们在职业教育教材中都没有看到。

根据记者在书市上的调查,除了中国劳动出版社的系列“劳动版”教材不时堆积在书店的某个角落之外,各地的教育出版社也都在编写职教教材,各种专业出版社画地为牢,纷纷推出本系统的职业培训教材。但这些教材并不为市场和读者看好。记者在北京图书大厦买了三本较有代表性的职教教材:中国劳动出版社的《商品销售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售货技术》和旅游教育出版社的《旅游服务英语》这三本书平均每本150页,平均每本定价5.40元,其内容之陈旧,包装之差令人感到出版者简直是在应付读者,在精美图书随处可见的图书大厦非常寒碜地躲在一边。

将来怎么办

怎么办?难道职业教育真的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吗?抑或是中国已不再需要职业教育?有关专家对此作了一个断然否定的回答。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无不是依靠国民对技术和经济的熟练掌握、运用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规定即使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前也要接受职业教育;依靠制造业和商品出口的德国职业教育规模极为庞大,以此支撑经济的发展;而美国,熟练工人已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创造的财富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这一切都要依靠职业教育得以实现。刘建同副处长指出,如果我们现在忽视职业教育,在21世纪谁来给中国人种粮食,谁来给中国人盖房子,谁来给中国人当司机……而失去这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难道还有可能吗?在当前中国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匮乏使很多人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便丧失了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大多青年农民即使是背井离乡进城打工,也只能从事一些低水平的机械性的简单劳动,更不用说留在家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重复昨天的故事”。据一项调查,就是在这样一些地区,偶然有幸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毕业后返回建设家乡的不到5%!

当然,专家们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目前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就业疲软也为职业教育创造了新的生存空间:企业科技进步需要新一轮的提高;转岗分流人员需要新的学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技术培训;面向知识经济,新的行业将不断出现,新的岗位不断产生……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契机。普通高等教育的升温,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就要停滞不前,职业教育更应抓住当前数量减少之机,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开拓办学市场,创名牌教育产业。本文开头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教材改革计划,无疑是迈向新世界职业教育重要的一步。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